山水画,本体更融洽于创作主体的心态、性情,客体自然对象又提供了丰富的的素材和灵感,因此一直盛行不衰,备受青睐。明人唐志契云:“画中惟山水最高尚。虽人物花鸟草虫,未始不可称绝,然终不及山水之气味风流潇洒。”薛冈亦云:“画中惟山水义理深远,而意趣无穷,故文人之笔,山水常多。”
传统山水画根植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,因而这棵大树根深蒂固,枝繁叶茂。现代山水画是这棵大树上的新枝嫩叶,它既吮吸着来自母体的营养,又接受着时代雨露的滋润、洗礼,因而更加繁茂,更加生机勃勃。
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,山水画又是中国画的精华。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山水画,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,也是美术专业莘莘学子的责任。
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,一是要继承,二是要发展,而且是先继承后发展,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。怎样在山水画教学中注入当代因素,构筑山水画教学的当代价值体系,并以此推动山水画整体教学的现代进程,这是当代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和追求。
山水画的学习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实践证明,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是合理的、可行的。临摹的目的是为了了解、研究前人的优秀作品,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、程式和发展规律;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师法自然,在自然中寻找灵感、寻找感受、寻找新的绘画语言;创作是山水画学习的重要环节,也是最终目的。
临摹是学习前人,在转入创作时,要借助写生,才能从传统中摆脱出来,有所突破,才能在画中融入自然气息和主观情感,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、形神兼备、意境俱佳的好作品。所以,写生不仅是一种技能、一种学习方法,更是推进个人绘画艺术创作甚至整个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。写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,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阶段。通过写生,可以提高造型能力,可以获得创作素材和灵感,可以感受自然山水之气息和神韵,可以开阔胸襟、陶冶性情,可以印证前人技法,也可以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。
写生是直接面对自然物象作画,既是写景也是写情。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具有明显人格化特征的艺术,作品中的形象乃至笔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作者主观情、意的载体,在山水画的写生中也充分反映出这种关系。黄宾虹先生在谈到山水画创作时认为要有四过程:一是登山临水,二是坐忘苦不足,三是山水我所有,四是三思而后行。
“登山临水”是画家第一步接触自然,做全面的观察体验。“坐忘苦不足”则是深入细致地看,既与山川交朋友,又拜山川为师,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。“山水我所有”即不只是拜天地为师,还要画家心占天地,得其寰中,做到能发山川之精微。“三思而后行”,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,此即构思;二是笔笔有所思,此即笔无妄下;三是边画边思。此三思也包含了“中得心源”的意思。这四过程虽讲创作,同样对写生也具有指导意义。
古人对观察写生也是很重视的。试想,如果没有观察写生,怎么会有千变万化的山水形式,怎么会有荆关的“顶天立地”和马、夏的“一角半边”。古人所言的“饱游饫看”、“外师造化”、“行万里路”、“胸贮丘壑”、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都说明了古人对观察、写生的重视。
现代人受到西画的影响(西画重写生),更为重视写生。徐悲鸿力主把写生引入中国画教学、傅抱石组织“万里写生团”、刘海粟九上黄山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傅抱石从长期的写生实践中总结出了“游”、“悟”、“记”、“写”四字经验;刘海粟数上黄山,画了大量写生,并刻印曰“昔日黄山是我师,今日我是黄山友”,记录了他与黄山的深厚感情。
写生的工具材料一般没有限制,可以是铅笔、炭笔、钢笔,也可以是毛笔,但最好多用毛笔、宣纸,这样可将生动的自然景物更直接、鲜活地移植于作品之中,而不必经过转换,这也有利于在对自然的写生中创立新的笔墨语言。
写生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暗素描,也可以是线描。写生的时间可长可短,可以是慢写,可以是速写,还可以是目识心记。写生在绘画创作宏观上的重要意义已经明确,但作为一种绘画技能又有其具体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方法,这也是学生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的。
写生的基本要领之一是观察。
从空间角度讲,山水画的观察应该是边走边看,即远近看、四面看、上下看。古人的“山近看如此,远数里看又如此,远数十里看又如此,每远每异,谓山形步步移也”是远近看;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、“山行见奇树,须四面取之,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,前后亦尔”说的是四面看。另外还有上下看,在山下和在山腰、山顶看其视觉效果将会迥然有别。边走边看可以使画者捕捉到最佳的自然形态,寻找到最佳的主观感受。
从时间的角度讲,“山,春夏看如此,秋冬看又如此,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。山朝看如此,暮看又如此,阴晴看又如此,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”。能够注意观察这些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象,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自然山川的神韵。
在观察时还要注意捕足自然山水中“非常态”的自然景观和现象,也要注意学会在极平常的景物中发现、挖掘美。美在于发现,发现是用心看,不是用眼看。同学们在写生过程中就是要学会用心去发现美,特别是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美,“能人之所不能,不能人之所能”才有价值和意义。
写生的基本要领之二是取景。
中国画写生的取景与西洋画有别,不讲焦点透视,可以边走边取,即散点透视。《长江万里图》和《富春山居图》用焦点透视是画不出来的。古人对山水画的要求是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,散点透视可以更好地表现这样的情境。
自然景物千姿百态,纷繁复杂。同学们在取景时就要考虑到取舍。取什么?舍什么?“触目横斜千万朵,赏心悦目两三枝”。两三枝是最典型的、最美的、最能表现主观感受的,因而就要取。而其余的千万朵无关紧要,可有可无,就可舍去。黄宾虹曰:“舍取不由人,舍取可由人。”赏心悦目的两三枝,包括它的生动形态、结构、特征是必须要取的,由不得人,而千万朵则可根据主观意图由人任意取舍。
取景时还要学会调度,根据主观立意的需要,根据构图形式的需要来进行人为的调度、腾挪,可以将画面里的景物进行重新安排,也可以将画面外的景物调度到画里面。取景可以是整体的,也可以是局部的,比如一棵树、一块石等。
构图、造型、技巧是写生的三要素。
在写生过程中,既要注意掌握构图、造型、技巧的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,同时又要注意不能盲目套用、程式化。要学会在自然中发现和撷取新的形式和元素。写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收集素材和寻找表现语言,而这种素材和表现语言应该是自然的、清新的,应该是远离程式的,否则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。实际上只有亲近自然,才能远离程式;只有远离程式,才能有所发现、有所创造。写生是画家与自然亲和的最好方式,也是使艺术创作保持生命与活力的必要途径。
构图、造型、技巧三要素是一整体,缺一不可,但在具体写生时可根据需要有所侧重,或以构图为主,或以造型为主,或以技巧为主。
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写生要领之后,要进行的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的外出写生,根据写生要领进行对景慢写和速写的练习,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做些水墨写生的练习。写生可以是局部的写生,也可以是整体的写生,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。